【冰雪人物寻访】李国兴:40岁转向体育他把龙江体育产业引向新赛道

时间: 2025-03-09 21:19:19 |   作者: 华体集团官网

  原本3个月的带班变成了16年的驻扎,李国兴与哈尔滨和冰雪的缘分,来得实在有些突然。

  从建筑专业成为体育场馆工程负责人,再到现在跨项到体育产业领域,回忆起与冰雪体育结缘的点滴,55岁的李国兴至今还在恍惚,自己是怎么踏上与这条与原本专业一点不搭边的行业的。“40岁转行或许很难,但体育产业在国内和黑龙江可以说才刚刚起步,希望在我退休前能实现自身的设想。”

  如果不是2009年冬天来到哈尔滨,或许现在的李国兴会跟以前的自己一样,在北京的建筑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原本只是3个月的公差,却让我在哈尔滨一待就是16年,还一不小心彻底转换了人生的赛道。”

  1969年出生的李国兴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大学就读建筑专业的他一直都把成为这一行业的精英作为目标。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风,2004年李国兴来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办公室,承接了在北京体育大学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在内的多项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开启了自己与体育的不解之缘。

  2009年11月,在华体集团就职的李国兴来到哈尔滨,与黑龙江省体育局对接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相关场馆项目的收尾工作。“其实这原本不是我的项目,但因为之前负责的同事家里有事让我临时帮忙,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来就回不去了。”从临时到长期,李国兴打趣说,没想到这一趟差自己竟出了16年,而且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来哈尔滨那年我刚好40岁,以前我也没想到能在这个年纪不仅换了工作城市,还连带着转变了工作领域。好在省体育局这帮弟兄们一直很帮忙,而他们的热情也是我从始至终坚持在哈尔滨工作,甚至喜欢上这座城市的最大原因。”李国兴说。

  在哈尔滨工作的这些年,李国兴参与了黑龙江冰雪运动职业学院、海南临高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等多个工程建设项目,也出国接触到了国外冰雪运动训练、场地等方面的先进理念。“毕竟这些冰雪运动都起源于国外,很多先进理念要求我们去学习。”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原本对体育并不感冒的李国兴完成了从“体育小白”到业内人士,再到行业专家的转变。而身处北京冬奥会“后冬奥时代”的历史转折点,他也产生了在黑龙江成立冰雪产业公司的念头。

  2022年12月,作为中国奥委会控股的华体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华体(黑龙江)冰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哈尔滨挂牌,李国兴成了此公司的法人兼总经理。这不仅意味着他有了新的身份,也让他在哈尔滨的工作不得不又要延长几年。

  “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条很有名的越野滑雪赛道,冬天,来自全世界的滑雪高手们在这里训练;夏天,这里就会变成一条轮滑赛道,旁边还给教练们留出了一条骑自行车跟随运动员们训练的车道。”李国兴说,这样的赛道在中国一条都没有。

  而他想做的,除了这样的赛道本身,还有一条在国内没有人尝试过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

  40岁从北京来到哈尔滨,李国兴在不惑之年成为时代发展大潮中的“逆行者”。“当时在成立华体冰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时,华体的高层就对公司是在北京还是黑龙江成立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黑龙江作为中国冰雪项目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基地,有着别的地方不具备的条件。而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已经将北京冰雪体育的发展带入一个新高度,再在北京开拓市场的意义远不如在黑龙江重新探索新的路径。”

  除了公司的选址,在发展龙江体育产业的思路上,李国兴同样没按常理出牌。在众多体育产业公司将目标瞄准全民健身时,他却反其道行之,将重点放在竞技体育上。“虽然现在全民健身在各地都搞得很红火,但竞技体育依然是一个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石。只有把竞技体育的成绩搞上去,才能有更多人走上运动场,真正的完成体育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于是,在华体龙江进驻哈尔滨的两年多时间里,在李国兴的带领下,依托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丰富的体育资源,华体龙江以体育培训为着力点,在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等项目引入多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外教,参与到黑龙江冰雪项目专业队的训练中,帮助队伍在全国冬运会和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作为一家体育产业公司,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带给华体龙江太多的盈利点,但李国兴仍然在坚持。“我觉得这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国奥委会控股的公司,我们的责任不只在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要把助推中国冰雪接轨世界视野、助推冰雪产业高阶发展为己任,为中国冰雪产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李国兴说,作为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黑龙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冬季项目人才,冰雪运动的基因早已融入了这个省份的血脉中。之所以把提升竞技体育成绩作为切入点,一种原因是希望在这里挖掘更多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另一方面也还是为了下一步的发展布局。“现在看,体育的发展不会再仅仅依靠制,社会力量也逐步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助推力。我们在向黑龙江省各支冰雪运动队输送人才的同时,也希望把一些人才输送到华体龙江成立的俱乐部,并跟各省专业队、俱乐部形成良性互动,让这些后备人才有更多施展才能的舞台和空间。”

  李国兴说,在未来,你们可以不用再纠结一个冬奥冠军是否完全由黑龙江培养,他可以是黑龙江人,也可以是由黑龙江教练、省队或者俱乐部培养的,让运动员、教练和俱乐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流动起来,互通有无。而这些设想在李国兴和华体龙江的努力下,正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什么是体育产业?这对于国内从事体育产业的人员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可能我们描绘不出它应该是啥样子,但我们该知道,体育赛事不应该是看台上空空荡荡的场面,全民健身不应该只是在公园里走走圈、跑跑步,体育产业不应该只是人们上街买几件衣服和装备,体育旅游也不应该是到哈尔滨来吃几串糖葫芦。”在李国兴看来,体育产业在哈尔滨的发展远未达到预期,距离它应该达成的样子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真正的冰雪产业应该有冰雪培训、赛事、运营、场馆、装备、旅游、文化、科技和衍生品等业务方向,以及职业的体育经纪人、冰雪俱乐部和冰雪基金的支持。”李国兴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在让北京的冰雪产业迎来前所未有发展契机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冰雪体育在国内大有可为。而对于哈尔滨来说,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也必将为冰城冰雪体育产业创造机遇。

  于是,在哈尔滨取得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举办权后,华体集团与亚冬会组委会和执委会先后签署了《亚冬会咨询及委托服务框架协议》《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亚冬会市场开发咨询服务合同》,并承办了滑雪救援医生集训班,派驻华体专家库储备具备大型赛事经验专家及社会专业技术人员,为执委会各部门开展指导及培训工作,也为亚冬会在哈尔滨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哈尔滨的常驻工作已经满16年,李国兴在不知不觉中已来到了即将退休的年纪。往返于哈尔滨和北京的16年光景中,李国兴几乎把自己在北京另一个企业的业务完全交由他人打理,每个月在老家北京的时间也不超过3天。“除了口音还是北京腔,我现在跟哈尔滨人已经没什么区别了。”李国兴说,对他而言,哈尔滨就是另一个家,这里有他40岁时转换工作赛道的回忆和点滴,也有为龙江冰雪事业开创先河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距离自己退休还有5年,李国兴说,自己依然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这座他视为第二家乡的城市,也要将自己在2022年华体龙江成立时对体育产业的愿景一步步实现。“虽然很难,但我并没想给自己留退路,我对公司有信心,对哈尔滨这座城市也是。”

返回

X

华体会电子 华体会电子

400 0609 929

商家将通过平台提供的号码与您通话立即拨打

立即拨打